生态园设计—地形处理
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 1.结合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二、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水景能增强景观的动感(如上图),喷泉地宜高或平,其位置可高可低,以仰视体现高大而壮观,以平视体现平和而亲切。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俯视体现生动而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下降地形处理,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性文化表演和娱乐休闲的场地。
2.街道绿地街道绿地是街道景观的要素,为了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除了合理搭配各种植物以外,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形做成“龟背”状或楔形,不仅能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感,丰富地面的景观层次,还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3.园路绿地在居住区、公园、风景区的道路设计中,对园路进行地形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起伏,或用步道台阶缓冲平坦的路面,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缓解疲劳的作用。园路两边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缀路面,如用鹅卵石或碎石拼成图案,可以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助于健身。
4.滨水绿地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常见的园林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可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把路堤做成台阶,并将其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自然式水体则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多观察自然水体并加以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将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自然水系的效果。为了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面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现,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果是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岛、洲、滩等景观。 示,因此,亭本身未必宏丽,却往往和行旅与山水相连系,六朝之后的园亭日趋高华,因而往往与“阁、楼、台、院”等字连用,但亭强调的依然是:地点非日常所居,侧重在发现、前往、徜徉其地的“游”的历程。可以看出,亭在园林建筑中,是连接人与自然,此处与彼处,此时与彼时的时空之节点。
三、亭的游观意味 游观文化中亭是十分活跃的因素,表明了亭在游观美学中的特质:它因四周景致,提供了前往以及在当地徜徉的“游”的经历,又是因本身的足以“避风雨寒暑”而成为可以长期停留憩“止”的地点,使得游观往往不仅是匆匆而过,或者仅为一趟经历,而是从容玩味的较长的停留或经常的观赏,这种历时长久的情质,既可以是贯穿朝夕季节的,甚至可以贯穿古今,透过建筑的媒介与坐标,古今游人可以想象在四度时空中携手同游。 在许多游记中,以亭为名的特别多,而在这些以亭为题的游记中,所记的往往是游者的“游止”经历,如《兰亭》《燕喜亭》《醉翁亭》等;至于《沧浪亭》在苏舜钦修筑之际,虽然提到“钱氏有园,近戚孙承祜之池馆也”,但主要描写了的还是他自己“予时傍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的游历。因此,建筑,或者说在某一“定点”上的同一名称的建筑的这种“历时长久”的特质,一方面使人在游历之际,可以掌握“朝暮”、“四时之景不同,”产生一种近乎“可居可游”而不仅是“可行可望”的山水美感,一方面却也是以使“游人”的注意由山水之间转向宴享之乐与同游伴侣的情意交感,甚至对曾经在此游止的历史人物产生慕其名而思其人,因而既领略山川的自然美景,又充满对前世贤人的怀念,既有对友朋亲情的体验,又有对人生意义的体察,这种情况,在涉及到亭的游观文化中,可以看到一个追寻解脱、思考确证的精神历程,这里所体现的是在由建筑所提供的接触点上,游者由对山水美景的应目会心,达到了生命思索的“自我认同”。 四、游观文化与生态园林 游观文化在中国是十分发达与丰富的,游观文化的要素是自然、人文、游客,其中游客是最重要的部分。正是游观者的需要,才有了自然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自然。传统游观文化所追求的是人与社会自然的融合,以及由此融合达到的对常规社会生活状态的超越,传统园林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苏舜钦在《沧浪亭记》中,先叙述了发现并购得孙承祜池馆遗址的经过后,接着描写构亭与游览的胜事: 构亭北埼,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傍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镏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苏舜钦对沧浪亭的描叙其实很简单,不过强调其有竹月水,与风月相宜而已。整个往游的描写,不但强调他的兴来独往,而且重在“放意肆志”于其中的境况,其特点是亲近自然,而远离人类,因而摆脱了荣辱利害的牵挂,而在纯粹的自放于山水中,得到“形既适,神不烦,听无邪,道以明”的真趣。所强调的是一种无利害的纯粹美感经验,并且在经验中超然出俗,而以往日沉溺在荣辱利害场中的自己为“鄙”! 生态园林的功能与苏舜钦所造沧浪亭应具相同性。即对物欲的解脱,对自然的体认,对自我本性的发现。这种需要在生态园林建筑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基于此点,过多人为的建筑,是不利于实现这些功能的。 www.hyuanlin.com 生态园 生态园设计 山东生态园公司
[编辑:生态园设计公司] [返回顶部] |